洛阳古都文物有限公司
联系人:王经理
手 机:15136398999
固 话:0379-61281696 / 0379-69988519
地 址:河南省洛阳市中州东路397号
“烟愁雨啸黍华生,宫阙簪裳旧帝京。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。”早在宋朝,司马光便对洛阳在历史上的地位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。古都洛阳,人文荟萃,文物古迹十分丰富,一件件文物联缀起来,使遥远的历史鲜活可见,触手可及。曾长期担任洛阳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的冯健女士积数年之功,广泛参阅相关文献,询师问教、透物见史,撰就科普图书《洛阳藏宝中的历史》。去年年底出版后,好评络绎不绝,并荣获第八届河南省***社科普及图书二等奖。作为冯健女士的大学同窗,我也引以为豪。
在文博考古学界,对文物的深度研究硕果累累,但***的普及读物却寥若晨星。我认为,这本书所涉百余件文物遴选精、种类全,优势有二:其一是剥除了考古报告、考古论文的严肃面孔,用清新通俗的笔调去欣赏文物、解读文物。二是图文并茂、言简意赅,既有丰富而多样的文物介绍与阐释,又兼顾文物图录的直观性和文物考古研究专著的学术性,除描述文物基本信息外,还对文物发掘或流传经历、历史文化内涵、人物典故等进行解读,让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开口说话,较好地普及了文物考古知识。同时,书中对文物图录不常涉及的火种器、买地券、博山炉等文物的介绍皆要言不烦,旁征博引。如此将116件文物精品分别以片段解读的方式成书,颇符合当代社会不可漠视的“碎片化”的阅读需求。
与“碎片化”阅读对应的是***化深度阅读。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固然离不开系统的***化深度阅读,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,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需求,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当代社会,***研读之外,理应有轻松愉悦的另一种阅读方式的调节补充。“碎片化”阅读与***深度研读各有千秋,不可厚此薄彼。近年在教育界逐渐流行的“慕课”(MOOC)便是对“碎片化”阅读学习的认可。
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构和文物收藏保管场所,也是文化教育机关,不仅要为科学研究服务,而且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。《博物馆条例》中规定:“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的原则,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”换言之,博物馆不只是小众的学习天地,还应是大众的精神殿堂。冯健女士的力作《洛阳藏宝中的历史》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,如何让文物走出象牙塔,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向大众,使文物真正活起来并焕发生机,提供了良好的范本。
许多人对普及类图书存在误解。其实,上乘***的普及类图书往往是在深度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完成的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普及类图书往往是学术研究专著的提炼与升华。冯健女士介绍每件文物精品,均广泛参阅原始发掘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,有时还深入采访,搜集口碑史料,对有些文物精品,冯健女士则有自己独到的认识。如对东周齐侯铜鉴和繁阳之金剑的介绍,基于其研究论文《试从齐侯铜鉴和繁阳之金剑谈东周王室与齐楚关系》(《洛阳大学学报》1995年第3期);对北魏双人牵手女俑的介绍基于其研究论文《温婉之美馥郁之风:洛阳北魏杨机墓女立俑赏析》(《中原文物》2014年第1期);对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的介绍则基于其研究论文《乐声悠扬舞翩跹——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俑赏析》(《中原文物》2005年第4期)等等。
金无足赤,任何论著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。普及类图书的特点之一是其综合性。《洛阳藏宝中的历史》所涉文物时代跨度大,种类多。毋庸讳言,大多数学者术业有专攻,研究范围有限,所以出现白璧微瑕在所难免。如介绍2012年栾川孙家洞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牙齿化石时,冯健女士在书中说:“就中国范围而言,已知我国境内***早的人类化石是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直立人类型——元谋人,据古地磁断代,年代在距今约170万年。”其实,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《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》(四川大学出版社,2000年版),荣膺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的出土巫山猿人化石的巫山猿人遗址,经古地磁法和氨基酸法测定,距今201万年至204万年,目前多采用距今200万年的断代数据。尽管巫山古人类化石存有争议,但在书中稍加提及也是有必要的。